體內之膽固醇、膽鹽、鈣等物質之平衡狀態遭到改變,即會引起結石產生。其不平衡狀態包括膽汁及膽固醇之飽和度過高、膽鹽過度流失、膽囊之排空速度減緩、膽汁鬱滯及膽汁濃度改變。
高危險群
- 肥胖女性
- 懷孕及服避孕藥
- 糖尿病
- 迴腸疾病
- 多產婦
- 慢性肝病
- 血液病
- 年齡(超過 40 歲)
徵象及症狀
大部分的病人並無症狀。急性疼痛常在飯後發生。疼痛出現於右上腹或上腹,可反射至右肩或背部。若疼痛持續且嚴重加劇出現發燒等症狀,則視為發炎;部分病人可出現黃疸、脂肪痢、皮膚癢等。
診斷檢查
- 影像檢查包括有:
- 腹部超音波掃描
- 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攝影
- 內視鏡逆行性膽道胰管攝影
- 經皮穿肝膽道攝影
- 核子醫學檢查
- 生化血液檢查包括有:肝功能及膽紅素值檢查
治療與預防
大部分的病人(70 %以上)並無症狀,且不需治療。當出現膽結石的合併症時,經腹腔鏡或剖腹切除膽囊是最根本的治療。
當出現膽結石的合併症時(例如急性膽囊炎)注意事項如下:
- 急性期:禁食,必要時會插鼻胃管減壓,注意口腔清潔
- 急性期臥床休息,在忍受範圍內漸進式下床活動
- 飲食需採低脂肪飲食:
- 避免過油食物,如油炸食物、乳酪、沙拉醬等。
- 適當的水份攝取。
- 限制過多蛋白質的攝取,如豬肉,蛋。
- 增加纖維素攝取。
- 避免高鈣質飲食。
- 限制草酸含量高的食物,如扁豆、巧克力、菠菜、無花果、核桃。
- 排便顏色變化,膽道阻塞可能出現灰白色大便。
- 避免便秘。
- 飲食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
- 適當運動。
- 症狀加劇或改變通知醫護人員。
- 避免服用未經醫師指示藥物。
- 定期門診追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