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引的目的
- 穩定骨折部位肢體。
- 維持適當的身體排列。
- 骨折部位復位。
- 緩解疼痛性的肌肉痙攣。
- 矯正和預防畸型。
- 拉開粘連的肌肉組織。
牽引的種類
- 皮膚牽引:將施加拉力的牽引帶黏貼固定於患肢兩側皮膚上,促使骨折復位及減輕患肢疼痛。
- 骨骼牽引:將鋼釘固定於骨折遠端來牽引骨骼,促使骨折復位及減輕患肢疼痛。
注意事項
- 所有牽引繩索應當確實位於各滑輪之輪溝內而且是拉緊狀態。
- 將牽引繩延牽引架上滑輪與患肢的長骨、膝關節、第二腳趾須保持呈一直線。
- 繩索不可扭結,亦不可置物其上。
- 重量物(秤錘)應垂直穩定且懸空。
- 下肢牽引時,患肢下須放枕頭以支托患肢,可將床尾搖高,以免病人滑向床尾,亦可產生反作用力增加牽引效果。
- 足底與床尾應保持適當距離,不可觸及床尾。
- 病人、滑輪、重量物 ( 秤錘 ) 三者應保持一定位置。
- 繩索不能有磨損、鬆脫、斷裂之情形。
- 除有醫師指示外,任何人不得任意移動或增減秤錘。
- 牽引 2 小時要放下休息 15 分鐘。
- 觀察皮膚有無紅腫、癢、起水泡情形。
- 觀察患肢末梢血循有無疼痛、麻木、蒼白、冰冷、脈搏微弱、感覺異常。
可能會發生的合併症
- 神經麻痺。
- 區域性症狀(疼痛、蒼白、無脈搏、感覺異常、麻痺)。
- 患肢水腫。
- 便秘。
- 壓迫性皮膚壞死、皮膚過敏。
- 骨骼牽引者會有鋼釘路徑感染。
- 頭部骨骼牽引者有腦神經受損。
如何預防合併症?
- 每 2 小時翻身一次,並做背部及受壓部皮膚按摩,以預防壓瘡之產生。
- 深呼吸、腹部運動、肌肉等長、等張運動、避免肌肉攣縮。
- 使用垂足板預防垂足。
- 多攝取足夠的液體及高纖維食物,以預防便秘和結石的產生。
- 抬高患肢避免腫脹。
- 鋼釘若鬆脫,請立即告知醫護人員,勿自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