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結是人體免疫系統的一環,協助人體對抗外來細菌、病毒等的入侵。正常成人體內約有 800 ~ 1000 顆淋巴結,其中約三分之一,也就是200 ~ 300顆,位在頸部,這是因為「病從口入」,人體的感染途徑或後天免疫能力的建立,大多先由上呼吸消化系統感染或侵入,因此臨近口鼻咽喉部位就需要有較多的免疫防衛系統。
因為淋巴結擔負「守衛」的角色,能將病毒細菌或不正常的細胞過濾儲存或殺死,因此最常見人體一旦因遭受病菌感染(例如感冒),或少數情況下,因為體內產生異常細胞(例如惡性腫瘤的淋巴轉移、惡性淋巴瘤、自體免疫疾病等),淋巴結就會腫大,猶如亮起紅燈,警告你「身體不對勁了!」。
頸部淋巴結腫大的原因
一般民眾常在下述情況下,發現頸部淋巴結腫大:媽媽幫小孩洗澡塗抹肥皂時偶然摸到;年輕人偶然在後頸部摸到幾粒按壓感到略痛的淋巴結;感冒或牙痛時,在一側下巴摸到疼痛的淋巴結;青壯年人無意中摸到上頸部有不痛的淋巴腫大;有酗食菸酒檳榔的成年男性經歷數週不癒的喉痛,無意中摸到中頸部淋巴腫大等等。
如有頸部淋巴結腫大,一般是先懷疑鄰近部位有無任何感染源,例如最近有無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口腔黏膜潰瘍、蛀牙或牙周病,頭頸部皮膚有無傷口或爛瘡;有無其他慢性感染源,如肺結核;有無接觸貓狗病史或國外疫區旅遊史。
亦須考慮是否有腫瘤的可能性。一般而言,發現位於下巴部位腫大的淋巴結,通常需先檢查口腔部位有無潰瘍或腫瘤。
發現後上頸部有腫大的淋巴結時,則需仔細檢查鼻咽部以及口咽部的扁桃體,並詢問有無鼻涕帶血絲、耳悶耳鳴、臉麻頭痛、咽喉疼痛等症狀、有無鼻咽腫瘤的家族病史。
發現中頸部有腫大的淋巴結,則需檢查下咽及喉部聲帶、甲狀腺等,注意有無伴隨吞嚥不適、進食逐漸困難、聲音改變、呼吸不順等症狀。至於下頸部有腫大的淋巴結,通常源自於胸、腹、骨盆腔等器官,需仔細詢問有無咳血、呼吸不順、排便異常、吞嚥異常,以往有無肺部、消化器官、乳房、生殖泌尿系統腫瘤病史等。
何時該看醫師?
當感染的情況復原,腫大的淋巴結就會恢復原樣,一般來說,小於 2 公分的淋巴結,或會痛的淋巴結(較可能是感染所致),比較可能無害;不過,如果你很在意或淋巴結伴隨以下狀況,建議盡速求醫:
- 沒有明顯的原因就出現腫大的淋巴結
- 持續變大或存在已超過兩週
- 壓起來很硬或類似橡膠硬度,或不會移動
- 伴隨有持續發燒、夜間盜汗、體重莫名減輕等症狀
- 伴隨有喉嚨痛、吞嚥困難或呼吸困難等。
一般來說,耳鼻喉頭頸外科的醫師會根據淋巴結的大小、位置、數量多寡、移動與否、軟硬度、疼痛與否,加上徹底檢查上呼吸消化系統,綜合判斷。必要時加做淋巴結的超音波檢查及細針穿刺抽吸細胞學檢查,甚至淋巴結的外科病理切片檢查。(註: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是在局部消毒後,直接將針頭及空針刺入腫塊或透過超音波導引下進行,依不同角度做多次抽吸,以取得細胞學檢查)。
貼心提醒
正常成人的淋巴結大多在 1 公分以內,本人或檢查者一般不易觸摸到,但兒童的免疫能力仍處於學習建構階段,其淋巴系統隨時接受外來新病原的刺激,因而常處於備戰狀況,兒童的頸部淋巴結常比成人多、比成人大,也比較容易摸得到,過了青春期後免疫系統慢慢成熟,淋巴結就會逐漸縮至正常大小。
如果你摸到孩子的頸部淋巴結變大時,除了考量兒童發育時期正常淋巴腫大,先別過度焦慮外,另可注意孩子最近有無上呼吸道感染(常伴隨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發燒等),或是否有伴隨厭食、發燒、淤血、體重減輕、活力變差等情形,如有,就需懷疑血液淋巴系統異常,醫師會視需要安排進一步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