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性髖關節發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為嬰幼兒最常見髖部疾病,每1000個寶寶約有1.5個病案。長期下來容易造成長短腳、活動度不對稱、跛行。越晚診斷,治療越困難且成效較差,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非常重要。
危險因子
女寶寶、媽媽懷孕時為有羊水過少的病史、臀位生產的寶寶、家族中有髖關節病史、寶寶有斜頸或前足內翻病史。
臨床症狀
多數寶寶初期無明顯症狀,不會疼痛或不適。有時外觀可見兩腳皮膚皺褶不對稱或大腿張開姿勢受限,大人換尿布時偶可感覺到股骨頭滑出或卡進髖關節。隨著年紀逐漸長大可能出現長短腳、雙腳活動度不對稱的步態。
診斷方式
- 徒手理學檢查:醫師在寶寶接受預防注射時,皆會進行理學檢查。其中包含髖關節的外觀及活動度、皮膚皺褶對稱度、大腿外展是否受限、髖關節徒手脫位復位等檢查。
- 超音波檢查:於寶寶四至六個月大之前,因關節的組織多為軟骨,可用超音波評估髖關節結構與穩定度。好處為無輻射線,也可用於篩檢此疾病。
- X光檢查:為四至六個月以上寶寶的主要診斷工具,可看到股骨頭骨化的部分與和髖臼的相對位置。因有微量輻射線,不適合拿來做篩檢。
預防
避免將嬰兒束縛於過緊的包巾,讓寶寶下半身有足夠的空間使腳可以彎曲、大腿可以張開自由活動,避免髖關節活動受到限制。使用揹巾時,注意寶寶的下肢呈現「M型腿」,使髖關節處在正確的位置。
治療
- 四至六個月之前:選擇寶寶舒適度高、效果佳的帕氏吊帶(如圖)。
- 六個月之後:因關節附近的軟組織與韌帶逐漸形成,以徒手復位、石膏輔助固定為主,嚴重者考慮手術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