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胸痛中心自2009年7月成立以來,由心臟專科主治醫師24小時輪流在院值班,與急診進行跨科部合作對來診的胸痛患者做最精確的診斷,並結合先進的冠狀動脈造影設備及介入器材,在分秒必爭的急性心肌梗塞情況下達成以最快的速度恢復心臟血流,減少心肌損傷以及併發症。與國內其他醫學中心相比較,本院胸痛中心能夠達到更短的“D2B時間“,約為55分鐘。本中心目前更擴大系統性照護的範圍,加速包括心衰竭、需急做心導管的急性冠心症等需時效性疾病的前置作業。
本中心心導管的介入治療已經高度發展,設有四間心導管室,每年緊急心導管手術約為 220 例,總心導管數每年約為 5,200 例,冠狀動脈特殊藥物支架置放,每年約為 800 例,頸動脈狹窄支架置放術為每年約為 15 例。此外,自2012年開始,每年二、三月份舉辦全國性心導管手術示範與研討會議,展示高難度心導管手術技術,吸引許多國內外介入同好前來觀摩學習,並於2016年擴大至國際性會議,並結合電生理手術示範,使活動更加盛大圓融。
過去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的病患,若不治療死亡率很高,但唯一的治療方法又只有開刀一途,因此年長體衰或有許多共病的患者,往往無法承受開刀的副作用。近年來針對這樣的患者,已經發展出利用導管來做主動脈瓣膜置換的術式,可以利用這種侵入性較小、風險較低的方法,讓病患得到適當的治療,並延長壽命、改善生活品質。本院已於2015年9月設置hybrid room手術室,執行多例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成功率100%。
因心房顫動而引起的血栓性腦中風是台灣最常見的老人中風原因之一,傳統的治療除了透過心導管電燒手術或藥物控制心臟節律之外,特別還需要讓患者服用“抗凝血藥物”治療。然而使用這種藥物對於老年人有相當程度的不便與風險:患者如果忘記服藥,可能導致失去保護力而發生中風,即使固定服藥,仍有因抗凝血劑導致的出血風險。特別是行動不便患者,萬一在服用抗凝血劑的情況下跌倒就可能造成嚴重後果。我們透過心導管方式,可以將一個簡單的封堵器置入會產生血栓的左心耳,這樣就能夠以一次性的手術達到預防中風的效果,患者後續也可以不必再服用抗凝血藥,減少生活上的不便。我們的經導管左心耳關閉手術團隊經驗豐富,羅秉漢副主任經常至各大醫學中心進行教學指導。目前本院有兩位醫師具執行此項手術資格(羅秉漢副主任、陳科維醫師)。
整合心臟血管系、心臟血管外科、新陳代謝科、整型外科、骨科, 感染科, 高壓氧中心, 復建科等,為中部地區唯一成立整合性周邊血管疾病(PVD)照護團隊之醫學中心。本團隊於2016年成立全國唯一之24小時急性溶栓小組, 針對急性PAOD, 急性肺栓塞, 急性深層靜脈血栓病人提供即時溶栓處理. 本院為亞洲使用EKOS超音波導管做溶栓治療的最重要中心,質與量均為亞洲第一, 目前已使用約150次EKOS, 在下肢動脈使用成功率100%, 截肢率為零, 在肺栓塞使用溶栓成功率100%, 在靜脈血栓使用成功率95%. 針對無法打通或繞道的PAOD病患執行下肢deep vein arterialization為世界第八例, 東亞第一例;針對以往無法治療的下肢慢性深層靜脈血栓執行EKOS溶栓目前約8位病患, 為全台第一, 亞洲第一. 積極發展雷射合併藥物氣球支架於下肢動脈的治療,為世界先驅, 並多次應邀於LINC國際會議發表成果。
隨著心導管技術的進步,部分結構性心臟疾病可由傳統的開心手術改為心導管治療,例如心房中隔缺損、心室中隔缺損及左心耳封堵術。
一般心臟超音波是病人側躺在床上、心跳平穩時所做的檢查;負荷式心臟超音波則是在病患心跳快速的時候所做的檢查。臨床上一般是以運動或給與強心劑藥物的方式讓病人的心跳變快。
壓力心臟超音波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執行人數 |
200 |
424 |
564 |
951 |
935 |
1016 |
3D立體定位系統其原理是電腦經電場、磁場或電磁場偵測心內電氣導管位置,進而電腦構圖出心臟內3D立體空間,也可藉由公式演算出電氣訊號傳導方向、電氣訊號強度及電燒過程紀錄等許多功能,現今也可合併心臟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影像,增加3D圖像解析度與準確度,使心臟科醫師做心律不整電燒時,可更加了解心律不整電氣結構與成因,進而增加手術成功率;也在過去許多複雜性的心律不整如心房顫動、心室頻脈、不典型心房撲動或心房頻脈等,傳統電燒手術因為只有2維X光影像系統,手術成功率較低且手術時間長,自從3D立體定位系統問世後,上述複雜性心律不整電燒成功率大幅上升且手術時間明顯縮短,本院自2012年起至今,已陸續完成複雜性心律不整與心房顫動電燒 320例以上,成效卓著。
當裝置節律器或去顫器病人,發生了體內裝置物感染、導線功能不良、過多條導線或血管阻塞等臨床原因,需要移除病人體內電池及導線;然而當導線遺留於體內時間超過一年以上,血管與身體結締組織產生緊密沾黏無法順利拔除,若以傳統機械式拔除方式,常會發生血管撕裂、大量出血或移除不完全等併發症。本院心律不整團隊為降低併發症產生及增加手術成功率,率先於2015年底,引進雷射導管並於中部地區完成第一例節律器與去顫器導線移除,迄今成功移除病人導線成功率100%,重大併發症發生率0%。
心律不整團隊也率先使用冠狀靜脈竇支架固定左心室導線於左心室同步器手術置放,左心室同步器為心臟衰竭合併左傳導支束阻斷病人的重要治療方式,6-7成的病人可因此手術獲得明顯進步及改善心臟功能;然而左心室導線置放成功率約9成左右,受病人冠狀靜脈解剖位置限制,無理想穩定導線置放處,造成成效折扣。自2015年6月開始於冠狀靜脈置放支架固定左心室導線,穩定導線於理想位置,增加左心室同步器手術成功率;迄今針對 8位左心室導線放置不易病人,以支架固定左心室導線後,所有病人皆再無發生導線鬆脫事件,且導線功能皆正常。
有些心肌梗塞或冠心病患者,即便成功的打通血管,也無法完全挽救受損的心肌細胞,最後造成嚴重的心臟衰竭,一年死亡率將近 50%。本院心臟內外科合作自2011年起開始執行心臟移植治療,目前已有 31位患者接受心臟移植,五年存活率為67.7% (統計至2018年1月),在全國來說可算是不錯的成績,當中近八成五有良好術後生活品質,能夠獨立生活。今後,心血管中心團隊也會持續發展心臟移植,期望給予心臟衰竭病人一線生機。
微創性的經導管瓣膜手術將成為未來心臟手術的主流,對患者特別是老年族群而言風險較低,不必經歷傳統開胸手術造成的巨大傷口以及後續漫長復原期,只需透過約一個鉛筆口徑大小的血管切口就能讓病人得到適當的治療,延長壽命或改善生活品質。其中經導管二尖瓣膜手術(MitraClip)可以提供身體狀況無法接受傳統開心手術的老年瓣膜疾病或心臟衰竭患者另一項新的選擇,經實證證實可以改善生活品質,我們的團隊已有成功執行案例。另外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TAVI)在2021年已通過健保給付,手術需求量可預期將大幅增加,我們心臟科與心血管外科、麻醉科合作已發展出成熟的手術執行團隊,可以安全而有效地為心臟瓣膜疾病病友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