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來自臨床照護 中國附醫研發雙層結構咬口器榮獲第13屆國家新創獎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護理部與生醫工程研發中心合作開發的「雙層結構咬口器」,可明顯降低重症病患發生口腔黏膜壓瘡的機率,提升臨床護理成效,因而榮獲第13屆國家新創獎。
國家新創獎是由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主辦,評審委員表示,中國附醫開發的「雙層結構咬口器」,具有特殊設計,能改善目前市面上產品的缺點,符合醫療需求,現已取得臺灣及中國專利,值得鼓勵。
合作獲獎的中國附醫團隊成員
榮獲第13屆國家新創獎的中國附醫團隊成員,包括吳伊娜(呼吸照護中心護理長)、張惠美(護理部督導)、梁雅雁(呼吸照護中心護理師)、邱俊誠(工研院生醫所副所長、前生醫工程研發中心主任)、羅士哲(生醫工程研發中心總研發工程師)、林永峻(生醫工程研發中心資深研發工程師)。
因心疼病患而研發新型咬口器
護理部表示,為了防止氣管插管的重症病患因為自主性或非自主性的咬管而導致缺氧,所以經常必須給病患使用咬口器,但是傳統咬口器有著銳利的Y型結構且質地堅硬,長時間使用易造成口腔壓瘡,致使病患疼痛不適而躁動,還可能引發氣管內管滑脫等連鎖不良反應,增加口腔護理的困難。此外,口腔壓瘡會造成細菌增生,提高感染機率,有引發敗血症或多重器官衰竭的風險。
患者口腔壓瘡發生率大幅降低
呼吸照護中心吳伊娜護理長說,每當看到重症病患在使用堅硬銳利的咬口器之後,滿口鮮血,真的很心痛。為此,她們洽詢學校的生醫工程研發中心,經過討論,共同研擬解決方案,並結合醫療器材製造商的技術優勢,做出成品與滅菌包裝。兩年多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病患使用雙層結構咬口器的口腔壓瘡發生率,降低為傳統咬口器的1/3,改善效果十分明顯。
生醫工程研發中心羅士哲總研發工程師表示,雙層結構咬口器的外型類似嬰兒奶嘴,外層以柔軟透明材質包覆,不僅能保護病患的牙齒、舌頭與口腔黏膜,也方便醫護人員觀察唇色變化,內層則為硬質材料,也針對咬合承受力做了安全設計。
符合醫療需求將可運用在臨床
他說,這次能成功研發對病人有利的新產品,要歸功於臨床單位與工程單位的充分溝通,經過腦力激盪,針對問題加以解決,再由工程人員導入研發與生產製造相關考量,終能順利製成產品並展開臨床試驗,是雙方合作無間的典範。由於「雙層結構咬口器」符合醫療需求,已有國內廠商接洽技轉事宜,預期很快就能用於臨床,嘉惠病友。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 公共關係中心 吳嵩山主任】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