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News & Message

:::
11/9/2018

冰與火的戰爭 解決心房顫動兩大絕招

撰文.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心臟血管系 林晏年醫師

李小姐是35歲的上班族,過去一直很健康,兩年前罹患甲狀腺機能亢進,接受藥物治療獲得穩定控制。但是自此之後,一波波心悸總是不定時來襲,心臟跳得又快又亂,她為此相當困擾,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做了一系列檢查,醫師的診斷是「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

年輕人有心房顫動,中風風險高於同儕

李小姐很詫異,心房顫動不是年長者才會有的疾病嗎?

事實上,心房顫動有相當的比例發生在年輕人,患者甚至可能沒有其他共病。雖然這類心房顫動發生併發症的機率較低,但並非零機率,相較於沒有心房顫動的年輕人,中風風險會高出4倍之多

值得注意的是,年輕人一旦有了非偶發性的心房顫動,未來需要服藥治療的時間較長,發生藥物副作用的可能性隨之升高,倘若出現心房顫動併發症,所帶來的身體、心理以及經濟負擔都相當大。


服藥即可或是應做心導管介入治療?

聽了醫師的說明,李小姐細細思量:「藥物治療固然好,不必接受侵入性的治療,但估計未來大概要吃40年的藥,必須長期承受藥物副作用的風險。

此外,儘管吃藥,心房顫動發作的機率仍有50%,若希望維持心律穩定,最終還是需要依賴非藥物治療。何況心房顫動是一個有進展性的疾病,心房會不斷的『退化擴大』,早期介入治療的效果絕對比拖到心房有病變再治療更好。」

基於上述考慮,她決定現在就接受心導管介入治療,即電燒或冷凍治療。


兩大核心治療:射頻消融術與冷凍消融術

心房顫動介入治療的核心技術,就是阻隔4個肺靜脈所產生的異常電訊號,因為心房與肺靜脈間的肌肉纖維亂放電是心房顫動的罪魁禍首(圖1),點對點射頻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搭配3D立體定位技術,是目前主要的治療方式。

圖1:心房顫動源於心房與肺靜脈間的肌肉纖維亂放電
圖1:心房顫動源於心房與肺靜脈間的肌肉纖維亂放電


簡言之,就是使用電燒導管經股靜脈穿過心房中膈,以穩定的電熱能一點一點的方式,將左右肺靜脈周圍心房組織電燒一圈,接著再將上下肺靜脈連接處電燒分隔,最後清除肺靜脈內局部異常電訊號的發源處(圖2)。由於每一個電燒點需要逗留20-30秒鐘,電燒時間較久,所以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進步而有了新的冷凍消融術(cryoablation)問世。

冷凍消融術有別於過去的電燒,它是使用降溫冷凍的方式,搭配特殊設計的球囊塞入肺靜脈與心房接合處(圖3),每次兩三分鐘地依次冷凍封堵4個肺靜脈的心房區域,可大幅減少治療時間,成效快速而顯著。

圖2:射頻消融術可清除肺靜脈內局部異常電訊號的發源處

冰與火的戰爭,實證醫學的答案

射頻消融(火的概念)或冷凍消融(冰的概念),究竟孰優孰劣,目前的大型臨床試驗已經告訴我們答案。

冰與火的戰爭結果,分別發表在醫學界兩個相當知名的期刊,包括2015年的FREEZE AF試驗以及2016年的FIRE and ICE試驗。答案非常簡單:在療效方面,冷凍消融可以媲美射頻消融,1年的心房顫動控制率,兩者都是7成多左右。關於試驗的終點結果,包括死亡、心血管事件、導管治療併發症的發生率,兩者也相當。但是,在手術時間上,冷凍消融所需的時間較射頻消融短。

2016年稍晚,FIRE and ICE試驗又公布了兩次分析研究的結果,在追蹤過程中顯示,冷凍消融相較於射頻消融,患者的再住院率和再介入治療機率都比較低。


李小姐的選擇⋯⋯

經過醫師詳盡的分析,李小姐了解射頻消融與冷凍消融這兩種治療的效果都很好,不過考量到手術時間,她最後還是選擇了冷凍消融治療。整個治療過程相當順利,術後長期追蹤沒有復發,也不需要使用任何抗心律不整的藥物。

術後兩年追蹤時,她好奇地詢問醫師哪些病人容易復發?萬一復發了該怎麼辦呢?

其實心房顫動與其他疾病一樣,越早發現,越早治療,效果越好,甚至可以痊癒。假使拖到不得已才接受治療,效果就會打折,復發率相對的會比較高,也無法脫離藥物控制。不過,即使心房顫動復發也千萬不要灰心,透過藥物的調整以及再次的心導管介入治療,仍然可以提升心房顫動的控制率,大幅改善生活品質,有些病人的心臟功能也會變得比較好。

無論射頻消融或冷凍消融,都是治療心房顫動的利器,在某些病情複雜的患者,更需要冰火同時交替治療。最重要的是,心房顫動應盡早接受介入治療,不要耽擱。倘若你正被這個問題困擾,請與你的心臟科醫師討論對策。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72期 

相關文章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