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心智醫師 | 與您交心的專家】
全台擁有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師執照約200多人,但台灣需要協助的未成年孩子卻遠遠多於所能提供服務的醫生人數,尤其因社會變遷,更多家長開始不只重視生理上的健康,也關注孩子們的心靈健康(Mental Health)成長!
也是三位孩子媽媽的林秀縵醫師,大學時就主動報名校外義務張老師的訓練作為社團活動,在「幼師張」學習輔導青少年,說話輕柔的林醫師聊起當初的自己才剛脫離青少年,也是個很多事情都不懂,憑著一股熱誠驅使她跑去見習,想當然爾,醫學系畢業後,便選了自己有興趣的精神科。
「就對『人』感到很好奇啊!」
笑容甜美的林醫師聊起踏入本行的緣由,笑談這個助人與自助過程。
從當年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的松德醫院受訓後,民國94年取得精神科專科醫師執照,擔任主治醫師已14年,笑說精神醫師秘訣就是要會傾聽、也要會看眼色,遇到暴怒病人時,除了閃得快外,也能及時求助喔!
「精神科醫師跟心理醫師有何不同呢? 」採訪團隊好奇反問…
醫師表示基本上精神科是非常重視團隊合作(team work)的一科。受過完整精神科訓練的醫師需要診斷及擬定治療計畫。必要的藥物治療也是治療計畫中需要考慮的治療方式之一。當病患進入診間、由醫師問診後,依據病人的需求,會與醫療團隊共同擬定並執行各種診察及治療計畫。
通常孩子們的醫療需求不只有藥物治療,還包含心理衡鑑,家庭評估與治療、心理治療,疾病衛教,以及後續的復健計畫。因此整個治療中,醫療的各個職系都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所有的成員(醫師、護理師、心理師、社工師以及治療師們)彼此間須要緊密合作,加上與病人及家屬一起努力,建立有默契與信任的關係,使得孩子獲得最佳的幫助!
對於醫師而言,當代社會因快速變化,必須進修及探索不同的領域,例如近來日益嚴重的成癮問題等。當然最感興趣的專業主題還是孩童,當年第一個考取的次專科就是兒童精神科為主。今年(2019)在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的傅院長邀請下,各方面經驗豐富的林醫師來到我們中部最大的兒童醫院心智科任職,一起把關中部孩童的心理健康!
【診間秘密 | 醫生跟我家寶貝在忙啥? 】
「來兒童心智科前要做什麼準備 !? 她不到四歲,那麼小、不會就要吃藥吧? 」
「醫生我跟你說孩子只是調皮,一定是被老師貼標籤才要叫他來醫院…」
網路世代下,很多父母在網路上搜尋關鍵字,討論帶孩子來心智科求診的過程與內心不安,家長大可以放心,由於兒童心智科別於一般門診的步調,醫師常花更多的時間在診斷環節,比方和孩子溝通、與家長討論,了解孩子完整的病史包含就學情形等,以作為診斷的依據,通常不會一來就要求孩子馬上吃藥治療。
爸媽可以先觀察自己寶貝的先天氣質*註1,比方內外性格會影響孩子的外顯表現,初診也可準備孩子一些日常影片給醫師參考;學校系統上,老師也會協助提供聯絡簿和紀錄給醫師了解,有些資深老師在判斷孩子的異常狀態時,林醫師表示也非常的精準與敏銳!
小小孩有時會恐懼穿白袍的醫生,這時林醫師會事前以"勾勾手"絕招,答應孩子們今天不是打針、拔牙,減低抗拒後,再陪著孩子一起,像以談天或是藉由畫圖等問診方式,陪孩子釐清身心的狀態。
(圖說) 小小孩不擅表達自己恐懼,家長可別太早讓他們接受不當的題材如電影
下一頁看更多:孩童的心智發展,少年維特們的憂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