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News & Message

:::
5/22/2013

中醫 - 骨折、筋傷、潰瘍性傷口處置

中醫傷科治療的疾病範圍涵蓋骨折、脫臼、筋傷等。
在骨折方面,包括鎖骨骨折、肋骨骨折、上肢骨折 、下肢骨折 、膝蓋骨 (髕骨) 骨折等。
關節脫臼也是治療項目之一,如肩關節、肘關節、掌指關節及趾關節的脫臼,甚至顳顎關節脫臼(俗稱脫下巴、落下頦),中醫傷科都能「手到病除」。,
筋傷包括:一般扭挫傷、慢性勞損、退化性疾病及軟組織發炎等,如退化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肌腱炎、各種損傷造成的軟組織挫傷疼痛、酸痛及挫傷後遺症均是。
另外,中醫傷科運用中藥外敷治療潰瘍性傷口;例如:1)好發於長期臥床病人的褥瘡、2)糖尿病病人易有的併發症(如下肢潰瘍性傷口)、以及 3)其他久未癒合的慢性傷口等;療效明顯,成功癒合的案例,不勝枚舉。
骨折 -
從整復到復健有固定流程
中醫治療骨折是徒手整復。整復後,以副木夾板固定骨折部位,再以中藥外敷消減患處腫痛,促進骨折癒合。
固定骨折用的副木夾板,會依據骨折部位的不同,採用不同形式及大小,盡量降低病人的不適感,在多方配合下,療效並不亞於手術治療。
骨折癒合後,病人還要持續在門診接受「針刺治療」、「理筋手法」、及「藥物薰蒸」等復健措施, 加速恢復關節活動度,有著一套完善的作業流程。
筋傷 -
針刺理筋按摩加中藥外敷
對於筋傷等疾病,我們會依據症狀給予「針刺」、「理筋按摩手法」及「中藥外敷」等不同的治療方法,以期症狀由減輕而日漸消失;例如,五十肩的病人常常需要一段長時間的治療,在針刺、理筋按摩和外敷中藥的三方面配合下,肩關節活動範圍會逐漸擴大,病人只要耐心的加強居家復健  (如鐘擺運動、爬牆運動等), 便可重拾健康。
傷口 -
外敷用藥各有不同適應症
對於各種慢性潰瘍性傷口,我們是以中藥外敷、內服等方法,促進癒合,使病人儘量遠離截肢的厄運。
中藥的外敷用藥,分成「消腫止痛」、「祛風除濕」、「溫經通絡」、及「生肌祛腐長肉」等方劑,適應症各有不同。例如:扭挫傷時的患處腫痛,給予消瘀退腫的外敷藥物;風寒濕酸疼痛時,給予溫經散寒的外敷藥物;潰瘍性傷口以生肌祛腐長肉方藥等;都是不同於西醫的治療。
尤其利用活血化瘀的藥物促使患處生肌祛腐長肉,是前人智慧的結晶,現代醫學尚無藥物可以發揮同樣的功效。
臨床上,經過中藥治療,傷口成功癒合或改善的案例比比皆是,尤其是對於褥瘡,療效早被肯定。衛生署相關的研究證實,長期臥床且罹患褥瘡的患者,在西醫常規醫療下,配合中藥外敷,相較於單純只接受西醫治療的病患,能明顯的促進傷口癒合,此一研究論文已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
褥瘡 -
西醫清創與中藥外敷併用
中醫現在碰到需要借助現代醫學療法的病人,也一律會診西醫,例如褥瘡病患若傷口有壞死組織,便請外科執行「清創手術」,等傷口清理乾淨,才能進行「中藥外敷」,以免傷口持續潰爛變大。
中醫、西醫的相互配合,嘉惠無數病人。
目前,本院西醫住院病患除原有疾病外,若併有褥瘡,住院期間除持續原有西醫的住院常規醫療作業外,經家屬同意後,可對褥瘡傷口施以中藥治療,加速癒合,減少併發症。
病人出院時,若傷口尚未完全癒合,我們也會教導家屬對傷口相關的照護技巧,避免出院後因照護不周使傷口惡化擴大,並叮囑定期回診追蹤。
中醫傷科 主治醫師 徐新政

相關文章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