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News & Message

:::
2/13/2019

腎臟功能無恙否?數字說話了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腎臟科 朱書緯醫師

常有民眾因為對健檢報告中腎功能的紅字感到困惑,前來腎臟科門診諮詢。要了解這些指標的涵義其實不難,以下逐一介紹,以後看到它,應該就心裡有數了。

什麼是腎臟功能?

每個正常的腎臟含有50萬-100萬個腎絲球以過濾血液,排除毒素。隨著老化或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壓或糖尿病)對腎臟的負面影響,有功能的腎絲球數量會逐漸減少,導致腎臟整體清濾效能降低,原本藉由腎臟排出的代謝物質(如:肌酸酐)於血液中的濃度就會上升。因此,評估腎臟整體健康的方式,即為測量血中肌酸酐的濃度。

腎臟

肌酸酐

肌酸酐是肌肉內肌酸的分解產物,人體產生的速率大致是固定的。這是一種廣泛用於測量腎絲球過濾率(GFR)的內源性標記物,正常的血清濃度範圍為每分升0.7-1.2毫克(mg/dL)。腎功能正常的人,腎臟負責超過90%的肌酸酐代謝,因此肌酸酐可以用來監測腎功能,腎功能變差,肌酸酐便會在體內累積。當血清肌酸酐的濃度上升,通常暗示腎功能下降;反之,血清肌酸酐的濃度下降,則暗示腎功能的改善。

肌酸酐的產生取決於肌肉質量和飲食,不同的年齡、性別、種族和居住地理位置,也都會影響血清肌酸酐值。其他臨床因素同樣可能影響血清肌酸酐的數值,例如肌肉質量減少、發炎或營養不良時,血清肌酸酐值會降低;當肉類攝取增加或有酮酸血症,血清肌酸酐值則可能上升,但這些因素並未真正影響腎絲球過濾率。

腎絲球過濾率(GFR)

這是測量腎功能的方法之一,測量在單位時間內,腎臟所清濾的血液容積量。由於此種清濾發生於腎絲球內,故稱之為腎絲球過濾率,簡稱GFR。整體的GFR是腎臟所有腎絲球所清濾血液的總量,幾乎與2個腎臟內的腎元數量成正比。體型矮小的成人,其GFR低於體型高大的成人。嬰兒出生時的腎絲球數量即與成人相同,但其GFR值卻遠低於成人,此乃因為GFR值也與腎絲球的大小成正比。

因此在判讀GFR值時,需將患者的體型及年齡同時納入考量。傳統上是依體表面積來執行標準化,通常以每1.73平方公尺(m2)計算。體表面積和體重及身高有關,GFR以體表面積標準化之後,正常年輕男女兩性成人每1.73平方公尺的腎絲球過濾率約略相似,為每分鐘110-120毫升(mL/min)。

尿素氮(BUN)

相對於肌酸酐,尿素氮在腎臟的清除較為複雜,所以並非評估腎功能很好的指標。健康人血中尿素氮的正常值約在每分升7-20毫克(mg/dl)之間,而尿素氮為攝入體內蛋白質的主要代謝產物,蛋白質的攝取量若變動,體內尿素氮的產生量與尿中尿素氮排泄量也會跟著變動,因此血清尿素氮值除了受到腎絲球過濾率的影響,也受到蛋白質攝取量的影響。

此外,隨著飲水量增加及尿量增加,尿素氮的清除也會隨著增加。反之,在身體缺乏水分(如:脫水、心臟衰竭或使用利尿劑等)的狀態下,尿素氮的清除就會減少。當尿素氮的產出增加(如:大量攝取蛋白質、消化道出血、使用腎上腺皮質類固醇等),會導致血清尿素氮濃度升高;當尿素氮的產出減少(如:低蛋白飲食、因體內尿素合成低下導致重症肝機能不全),會造成血清尿素氮濃度下降。

腎絲球過濾率預估值(eGFR)

腎絲球過濾率預估值(eGFR)可由計算肌酸酐清除率(CRCI)來估算,一般需要收集24小時的尿液,測量其肌酸酐的濃度,而血清肌酸酐的濃度會於收集期間一併測量。

肌酸酐清除率= 每分鐘的移除率╱ 血清肌酸酐的濃度。例如:某人1天小便排出肌酸酐1440mg,則每分鐘排至尿中的速率為1mg/min;假設血清肌酸酐的濃度為1.0mg/dl(0.01mg/ml),則肌酸酐的清除率=1.0/0.01=100ml/min。

目前已有許多研究利用血清肌酸酐濃度加上體型、性別、年齡、種族等,整合出計算公式,可得到肌酸酐清除率的估計值。目前本院是使用MDRD計算式,利用下列公式自動換算出腎絲球過濾率預估值供醫師參考:腎絲球過濾率預估值(每1.73平方公尺體表面積,身體每分鐘濾除的毫升數ml/min/1.73m2)=186×(血清肌酸酐)–1.154×(年齡)–0.203(若為女性再乘以0.742)

必須注意的是,因為肌酸酐是由肌酸代謝而來,肌酸大部分來自於肌肉,而肌肉質量隨著年紀增長會大幅減少。舉例來說,80歲長者的腎絲球過濾率預估值大約僅為20歲相同肌酸酐成人的65-75%。因此,相較於僅利用肌酸酐判讀腎功能,腎絲球過濾率預估值可校正年齡與性別對肌酸酐濃度的干擾,所以更能準確的評估腎功能。

蛋白尿

有些慢性腎臟病或其他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的病程,會使構成腎絲球濾過屏障的足細胞、腎絲球基底膜及腎絲球微血管的功能受到影響,當此屏障功能消失,蛋白質滲至腎絲球過濾液的量會上升,一旦超過腎小管吸收和代謝滲出蛋白質的能力,就會出現蛋白尿。

白蛋白是尿液中的主要蛋白質,健康的人每日尿液中所含白蛋白正常上限是30毫克,當白蛋白在每日30-300毫克的範圍內,稱為微量蛋白尿,而若白蛋白的量超過每日300毫克,稱為顯性白蛋白尿。在糖尿病腎病變中,微量蛋白尿的早期篩檢,有助於找出糖尿病患者的早發性腎病變,可提早預防腎病發生。

蛋白尿的數值不僅與腎功能持續下降的危險性相關,也與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的危險性上升相關。由於某些狀況會引發暫時性的良性蛋白尿,諸如壓力、發燒或激烈運動過後等,因此民眾驗尿時若被告知有蛋白尿,務必諮詢腎臟專科醫師,做進一步的定量檢查並持續追蹤。

慢性腎臟病的分級

美國國家腎臟基金會於2002年發表的「慢性腎臟病照護臨床診療指引」,建議以慢性腎病分級制度規劃治療方針,此一分級制度是以MDRD公式所估算的腎絲球過濾率預估值為基準,已為全世界所採用:

慢性腎臟病的5個階段

參考資料:

1.台灣腎臟醫學會,腎利人生衛教網

2.2015台灣慢性腎臟病臨床診療指引,國家衛生研究院

3.慢性腎病照護手冊(Handbook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management)

4.Nephrology subspecialty consult, third edition

5.臨床腎臟病學 檢查、診斷、疾病各論

6.評估腎臟功能的方法,台灣腎臟醫學會,吳明儒醫師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66期

相關文章

至頂